□本报记者 裴囡囡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。
会前,记者采访了部分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,他们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、打造特色农业品牌、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等话题积极建言,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关键要精准发力
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,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好。
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加了难度、带来了挑战,如何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,成为今年我市“两会”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的话题。“今年,新冠肺炎疫情面广、时长、势猛,我市农村地区的困难群体、低收入群体和刚脱贫的群体,面临着基本生活水平降低和稳定收入减少等危险,存在因疫致贫、因疫返贫的风险。”市政协委员张海彦建议,在做好农村疫情防控的前提下,及时掌握本地贫困人口就业情况,全面摸清贫困劳动力的务工意愿,加大就业引导帮助,主动对接、分批组织人员外出务工,重大工程建设、以工代赈项目要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。市政协委员范咏香建议,充分发挥电商助农作用,持续推进“互联网+农平台”建设,推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公开,完善服务功能,鼓励淘宝、京东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加入助农大军,提升农产品销售率。
随着脱贫攻坚的一步步推进,要想交好脱贫攻坚答卷,就必须瞄准薄弱环节,啃下“硬骨头”。市人大代表张晓霞持续关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000元、有返贫风险的脱贫监测人口、有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等人群,她建议,用好用活各项扶贫兜底政策,继续加大对此类人群的帮扶力度,确保脱贫不返贫;坚持扶贫同扶志、扶智相结合,帮扶措施和群众参与相挂钩,树牢依靠诚实劳动脱贫致富的价值导向,加快推动政府“输血”向脱贫户、贫困户自身“造血”转变。针对我市存在的社会救助“一刀切”现象,市政协委员王艳芳建议,要切实抓好农村低保户的确认工作,建立健全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具体核算制度、农村低保家庭核查和抽查制度,坚决打击“人情保”“关系保”等违规现象,维护好低保户的权益。
发展壮大脱贫产业是确保贫困群众稳定、可持续脱贫的关键一招。产业发展好了,带贫益贫率就高,贫困群众的收入就可以持续得到保障。市政协委员陈向明具有多年的经营蜂业经验,通过养蜂带动了很多贫困户增加收入、精准脱贫。他建议,加大对蜂业的支持力度,特别是对引进新品种、科研推广、建设蜜源植物生态体系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。市政协委员袁麦林建议,充分运用我市炎帝、王叔和的中医药文化,综合各县区药茶资源,统筹开发连翘、党参、菊花、桑叶等具有晋城特色的中医药,打造上党地区最大的中药材产地,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牢牢把握“三要”
农业强不强、农村美不美、农民富不富,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。
实现乡村振兴,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。“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,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。”市政协委员丁铎介绍,我市拥有3A以上景区24个、传统村落166个、农家乐上千家、传统民居数千座,发展民宿产业先天优势非常明显。他建议,加大对民宿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,加大对民宿发展区域旅游交通、便民措施、生活设施等建设资金的投入,加快推进旅游资源整合,将特色种植养殖业、本地饮食文化特色和民宿联动发展,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。市政协委员李强建议,加大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,积极为广大游客提供森林康养食、住、行、听、看、购等体验要素及递延服务,大力发展养老、游憩、中医药、饮食、文创等森林康养业态。
实现乡村振兴,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。“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,要培育爱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。”市政协委员刘完保建议,结合本地农业特点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,开展菜单式培训,真正让农民掌握现代化技术,参与农业产前、产中和产后全过程,真正让农民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。市政协委员王瑛建议要加强政策引导,制定农村人才、财税等优惠政策,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,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。
实现乡村振兴,要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,市人大代表李慧认为,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众多,不能搞单兵作战,要加强治理项目的融合,与正在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、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等工作结合起来,统筹部署,共同落实。市政协委员王瑛建议要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农村,不断改善基层医疗、养老、教育条件;要完善乡村管理机制,通过设立特聘岗位等方式,推进村支书和村民委员会主任职业化管理,提升乡村治理水平。